西湖大学工学院仇旻教授课题组NC:飞秒激光无墨彩打
直径2英寸,手感轻如蝉翼;图案包含13种色彩,未用到一滴油墨;肉眼色彩饱满,也将持久闪耀下去……去年夏天,当每一位西湖大学的首届本科生打开录取通知书礼盒时,都会惊喜地留意到入学留念牌上镶嵌的这幅别致的“科学见面礼”晶圆片小画。而事实上,半年前的这次登场,仅仅是科学家们牛刀初试的作品。近日,我们终于能够一睹这项技术完整的“庐山真面目”——西湖大学仇旻团队在最新一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以“High-speed ...
查看更多西湖大学工学院仇旻教授课题组Light:飞秒激光高通量直写新技术——纳米光栅
01 导读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前院长George R. Harrison教授曾经在论文中写道:“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任何一种工具比光栅更为重要。”光栅的发明,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末美国天文学家David Rittenhouse将头发丝缠绕在螺丝上。随后不久,德国物理学家Joseph von Fraunhofer发明了第一个光栅刻划装置。光栅早期的发展主要是由光谱学家推动的,但现在光栅的应用早已突破了光谱学领域,在先进半导体制造、纳米光子学等众多领...
查看更多西湖大学工学院仇旻教授课题组AFM:微纳尺度“泼墨挥毫”存储信息
人类很早就开始了信息的记录、存储和传输。原始时代,人类采用“结绳记事”打破了信息交流的时空限制。文字的出现,让信息存储和传播更加高效、便捷。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让文字信息的传播上升到新的高度。后来,电报、电话、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相继出现更是推动了信息存储和传输的爆炸式发展。自费曼1959年提出“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以来,人们逐渐将目光聚焦到微观世界。那么微观世界的信息存储又是...
查看更多西湖大学仇旻教授课题组LPR:光致驱动“微型风扇叶”
创新点:西湖大学仇旻教授课题组提出通过在微纳光纤中输入脉冲激光,利用光吸收引起的弹性波,最终实现在非液体环境下,驱动微米级金平板产生平面内的旋转运动。同时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潜在的物理机制,阐释梯度分布的光吸收和平板两翼的不对称性对平面内旋转的关键作用。关键词: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多物理场耦合,光-热-弹性波转换,光致驱动,西湖大学仇旻课题组图1. a. 实验表征:光学显微镜下微型金平板随时间变化做...
查看更多仇旻教授获聘美国光学学会理事会(扩大)理事
据美国光学学会(Optica,原OSA)官网发布的最新消息,西湖大学光学工程讲席教授、副校长仇旻被聘任为该学会新一届理事会(扩大)理事(Director-at-large on the Board of Directors of Optica),任期为2022~2024年。美国光学学会成立于1916年,是光学领域权威的国际性学术组织,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光学和光子学的发展、应用与推广。该学会会员及会员单位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光学和光子学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
查看更多